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82mm光栅尺解析度
0.1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82mm光栅尺解析度
0.1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82mm光栅尺解析度
0.1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82mm光栅尺解析度
0.1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1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1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1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1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25.2~158.4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1um测量精度
重复精度
总放大倍率
物方视场
工作距离
光栅尺解析度
新闻资讯
News时间:06-26 2023 来自:祥宇精密
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影像测量仪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影像测量仪已经成为了测绘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测量手段,它可以通过对影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来获取空间地理信息,具有测量精度高、速度快、覆盖面广等优点,因此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那么,如何正确地使用影像测量仪呢?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。
一、操作流程
1.准备工作
在使用影像测量仪之前,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,包括选择合适的影像数据、安装好相应的软件、做好设备的校准等。影像数据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,比如测量区域的大小、地形的复杂程度、所需要的精度等,一般来说,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、航空摄影影像等都可以作为影像测量的数据源。而软件的选择也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,目前市面上比较常用的软件有ENVI、ERDAS、Photoscan等。另外,设备的校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,主要是为了保证影像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。
2.影像预处理
影像数据获取之后,需要进行一些预处理工作,包括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、色彩纠正、噪声去除等操作。其中,几何校正是指将影像中的像素坐标转换成实际三维空间中的坐标,以便于后续的测量和分析;色彩纠正则是为了消除影像中的色差,使得影像的颜色更加真实;噪声去除则是为了过滤掉影像中的杂波和干扰信号,提高影像的质量和清晰度。
3.特征点提取
在影像预处理完成之后,需要进一步提取出影像中的特征点,一般来说,这些特征点应该具有明显的区别性、稳定性和可检测性。目前常用的特征点提取算法主要有SIFT、SURF、ORB等,其中SIFT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影像匹配和三维重建领域。
4.影像匹配
特征点提取完成之后,就需要进行影像匹配了,即将两张或多张影像中的对应特征点找出来,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。常用的影像匹配算法主要有基于光束法的影像匹配、相位相关法的影像匹配、区域匹配法等。
5.三维重建
影像匹配完成之后,就可以进行三维重建工作了,也就是根据影像中的像素坐标和相应的摄影参数,计算出每个像素点在实际空间中的位置坐标,最终生成一个三维模型。三维重建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,比如深度不一致、阴影干扰、遮挡等,因此需要进行一些纠正和优化操作,比如多视角几何校正、遮挡区域填充、阴影消除等。
6.三维分析
三维重建完成之后,就可以进行一些三维分析工作了,比如提取三维模型中的特征点、计算体积、测量距离和角度等。这些工作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软件进行处理,比如AutoCAD、SketchUp、ArcGIS等。
二、注意事项
1.选择合适的影像数据:不同类型的影像数据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,因此在选择影像数据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。
2.设备校准:设备的校准可以有效地提高影像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,因此应该认真对待。
3.预处理工作:影像预处理是影像测量的重要环节,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效果和准确性。
4.特征点提取:特征点提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,以获得最佳的匹配结果。
5.影像匹配:影像匹配是影像测量中较为复杂的环节之一,需要结合影像特征和匹配算法进行处理。
6.三维重建和分析:三维重建和分析需要用到专业的软件,在操作过程中应该熟悉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,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。
7.注意安全:在进行影像测量时,应该注意自身安全和设备防护,避免出现意外事故。
400-801-9255